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又名六合丝绸文化博览园,位于 “千年绸都”南充市,地处“丝绸源点”、“中国丝绸第一镇”都京镇,园区总面积 190 余亩,分为起始段,核心段, 转合段三大板块。
2020年四川省组织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将六合丝博园确定为五级旅游资源。园区内的都京丝绸传统织染技艺,分别在 2018年、2019年入选第五批四川省非遗名录和四川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一粒蚕茧,丝绪千米,可以纵贯古今,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有着“中国绸都”和“世界丝绸源点”的美誉,是目前西部唯一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且至今仍在生产的缫丝业工业旧址,该旧址也被誉为中国丝绸行业的“活化石”,获批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前身为1912年张澜先生创办的、朱德总司令曾亲临视察的亚洲最大丝厂——六合丝厂。百年六合丝绸厂不仅展示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更是四川东北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基地,是罗瑞卿、任启愤等中共党员领导川东北的工人运动的根据地,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和红色历史的发扬地。
六合丝厂发源于1912年建立的兴隆丝厂和1914年创立的果山蚕业社,追溯历史渊源,至今已经超过一百年历史。这里是全世界迄今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
这里曾经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亚洲最大的缫丝工厂。
这里曾经代表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缫丝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两次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艰辛发展的历史见证。
这里是张澜先生探索教育兴川、实业救国的实践之地。
这里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
这里是持续生产和保持活态经营的国家级工业遗产。
这里是中国丝绸工业的活化石。
这里是南充拥有“中国丝绸之都”、“世界丝绸源点”各种美誉的最佳注解。
我们创造了丝绸行业34项全国之最,四川省发改委授予“丝绸特色小镇”称号。
南充高坪都京丝绸传统织染技艺,分别在 2018 年、2019 年入选第五批四川省非遗名录和四川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19 年,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主要由“12345”组成,即:1个旅游商品售卖体验馆,2个表演剧场(室内丝二厂俱乐部、室外T台秀),3个展陈馆(六合院陈列馆、六合缬染房、制丝设备展览馆),4个生产车间(有梭织机车间、剑杆织机车间、整浆车间、缫丝车间),5大精神堡垒(世界丝绸源点嘉陵江十大地理旅游坐标、国家工业遗产、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张澜浮雕墙、博鳌世界丝绸源点南充峰会永久会址)。另有嘉陵江乌木博物馆、丝二厂老厂门、张澜手植桑、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纪念碑—鹿鹤碑(谐音四川话六合碑)、丝绸源点雕塑、丝妹广场、旅游观光小火车、乡巷集市、六合茧站、锅炉码头等景点。
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集丝绸产品展示、丝绸技艺体验、丝绸活动举办、丝绸文化传承、丝绸历史教育等为一体,面向公众常年开放,是高坪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在加强保护利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建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业态,释放工业旅游“红利”,按下工业产旅融合“快进键”。园区采取“旅游+文创”的发展路径,对六合丝博园的蚕茧站、工人俱乐部、六合院等内部进行装饰装修,完善这些遗迹的声、光、电、气等设施;并对园区内六合丝厂的染坊、缫丝设备陈列馆、桑田神木等工业文物进行维修和打造提升,充分把工业文化融入文旅之中,让“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景区今后将展开以丝绸工业遗产为主题的高水平工业旅游开发设计及产业服务,围绕“中国丝绸之都、世界丝绸源点”这张文化名片,讲好我国“上下五千年丝绸文化,东西五万里丝路文明”故事,将南充“中国绸都”推向世界,打造独具魅力的国家级工业旅游地,形成独具南充地域特色的丝绸文创产品体系,提升南充高坪区丝绸旅游文化流量及影响力,促进南充丝绸文化的国际交流,成为文旅融合并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国丝绸文化品牌和目的地,推动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核心旅游目的地和特色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为创办天府旅游名县做出努力和贡献。
世界丝绸源点博物馆将努力全面擦亮“中国丝绸之都、世界丝绸源点”名片,倾力打造世界丝绸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丝绸文化的朝圣地、世界丝绸文旅的目的地。